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科技飞进田凤坪 扶贫走出新路子

  编者按:2017年5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中国农科院建院60周年。两年来,油料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新举措,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效。今日推出“落实贺信精神两周年”系列报道第二篇——《科技飞进田凤坪 扶贫走出新路子》。

 

  两年来,油料所精准扶贫驻村工作队按照所党委确定的“科技帮扶与选育推广适合当地的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模式相结合,推进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相结合,整村推进与示范带动周边区域发展相结合,驻村实地帮扶与专家组团定期指导相结合”的工作思路,结合当地实际,推进恩施市田凤坪村精准扶贫工作,共建专业合作社、加工厂、电子商务中心、农家乐等各类经济实体16家,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15万元,贫困户人均收入比上年增长四成,全村人均年收入增加400元,贫困户减少130户、485人。驻村工作队连续两年获得湖北省委“优秀驻村工作队”称号。

明目标强措施 打造试验示范区

  针对当地油菜、玉米和大豆品种退化、种植效益不高、生产模式落后等问题,油料所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引进“中双11”“大地199”等高产高油优质油料新品种,推广稀植高产的“油菜树”“三超四省”“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等绿色高产高效种植技术,建设了试验示范基地和良种繁育基地。通过强化技术示范,提高了农户种植技术与积极性,实现了品种的更新换代,拓宽了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空间。通过油菜品种大面积示范与良种收购相结合,增加了农户的种植收益。先后邀请各领域农业专家开展各类技术培训会28次,发放技术资料2000余份,培训农户1000余人次。通过技术培训与推广,油菜最高亩产量达600斤以上,大豆单产增加30-50%,马铃薯晚疫病得到有效防治,为农户挽回直接经济损失100余万元。

调结构突特色 提升产业竞争力

  在巩固传统的油茶、马铃薯等产业基础上,结合当地白茶春采后“重修剪”的“去夏争春”模式,推广白茶-大豆套种增效模式。通过大豆遮荫保护白茶生长,大豆根瘤固氮培肥土壤,白茶品质提升的同时每亩还可多收获大豆150公斤,实现了茶豆互补、茶豆同丰。大力发展高附加值农产品,积极引入羊肚菌人工栽培技术,探索“食用菌-高山蔬菜周年绿色循环种植模式”,通过羊肚菌种植贫困户每年可实现2万元以上的收入。针对山区牛羊养殖多、优质饲料不足的问题,探索“饲料玉米-牧草大豆套种促进养殖增效”技术,提高饲料蛋白质含量,促进养殖业发展。结合村“东西部协作项目”,进行全环节的技术指导,建立了500余亩绿色藤茶基地,直接带动了100多户贫困户脱贫。

转观念促发展 拓展油菜新业态

  针对田凤坪村村企数量较少、农特产品分散、乡村旅游发展缓慢等问题,驻村工作队积极谋划发展新业态,通过栽培技术延长油菜花期和错期播种,引进多彩油菜花以及接茬种植的观赏型葵花等品种,结合当地指纹梯田,打造周年多彩观光花海,开展油菜花节等活动,带动乡村旅游发展。结合当地农户养蜂习惯,种植蜜用油菜品种,开发富硒蜂蜜产业,推广菜油兼用功能型油菜薹新品种,充分挖掘油菜油用、花用、菜用、蜜用、药用等多功能价值。每年吸引到村里游客3000余人次,增加经济收入20万元。

强党建聚人心 全心全力助脱贫

  组织所内各党支部与村党支部联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探讨精准扶贫思路,形成“人人支持、人人宣传、人人参与”的局面。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带领村民赴绝壁溶洞引水源,解决村民缺水难题,受到社会广泛关注。通过开展“爱心妈妈”关爱行动,每年定期走访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和孤寡儿童,关爱儿童健康成长。设立“教育扶贫基金”制定教育奖励政策,开展“真情走访、用心入户”活动,为困难群众送衣送物。结合社会扶贫日活动,动员社会力量为特困农户、孤寡儿童捐赠日用品。由于成绩突出,驻村工作队两名同志分别获得湖北省委工作突出的第一书记和队员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