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当前位置: 首页» 所庆60周年» 文化

谈谈油料所早期科研工作

 

  李矩琛,男,1937年生,湖北汉川人,副研究员,1965年毕业于华中农学院土肥系,1983年任油料所副所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参与《全国油菜种植区划》《我国花生种植区划》规划研究,获1978年湖北省科学大会奖、农业部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三等奖等多项省部级奖励。 

  油料所1960年10月1日成立,主要从事油菜、大豆、花生、芝麻和特种油料作物的科学研究,建所方针是立足湖北、面向全国、走向世界。所址武昌宝积庵,原华中农科所所在地(湖北省农科所的前身)。第一任所长商钦是位老红军。科研人员分别由中国农科院、华中农科所油料组和当年分配到油料所的14名大学生三部分组成,共54人;管理人员20人,华中农科所留下的工人338人,职工总数412人。耕地面积2500余亩,科研和职工住房虽然简陋,也基本能满足要求。到1965年,科研和管理人员分别为129人和35人,工人231人(比建所时减少107人),职工总数395人。

  1962年,油料所根据国家、农科院指示精神,在对全国油料生产及科研现状进行初步调研的基础上,起草了《全国油料作物(1963-1972)十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草案)》。该规划按品种、栽培、土肥、植保等四个方面编写,提出了十年主要研究任务和重点研究项目,并列出了具体分工协作方案。十年规划确定了八个研究方向:一是油料作物品种资源的搜集、整理、鉴定及其基础理论的研究;二是油料作物高产、质佳、适应性强的新品种选育;三是油料作物选种理论、方法和良种繁育技术的研究;四是油料作物栽培技术和群众经验调查研究;五是油料作物丰产栽培技术及其理论基础研究;六是主要油料产区油料作物耕作轮作技术及其理论基础的研究;七是主要油料作物需肥特点与经济施肥的研究;八是油料作物主要产区重要病虫调查和防治研究等。

  根据农业部颁布的《1965-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油料所承担的课题主要包括:油料作物新品种选育、油料丰产稳产栽培技术与规律的研究、油料作物施肥技术、油料作物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原因,1970年以前各研究室承担的科研课题资料尚无记载。1970-1977年,油料所承担农业部各类项目和自选课题多达188个,涉及到油料作物的各个学科,包括油料作物品种资源的征集、保存、鉴定和新品种选育、良种鉴定、示范推广,油料作物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研究,油料作物高产技术研究,油料作物营养施肥与微生物研究、耕作制度研究,油料作物品质分析,油料作物化学除草剂试验示范等。

  建所初期,油料作物遗传育种都是从收集、保存、鉴定农家品种(含极少国外品种)起步,工作繁琐,年复一年工作,直到1975年前后,由油料所主持召开全国有关省的科研单位会议,协商油料作物资源的记载标准,全国共收集、保存、鉴定出油料作物品种资源9697份,其中油菜1327份、芝麻1556份、大豆6184份(花生1978年后才恢复此项工作),为编写中国油料作物品种资源目录和品种志奠定了基础,也为油料作物品种资源深入研究提供了物质条件。在收集、保存、鉴定的过程中还选育了一批优良品种和优异材料,为解决油料作物生产中品种多乱杂和推广优良品种提供保证,也为油料作物新品种选育提供了杂交亲本材料。

  甘油3号的推广,解决了我国白菜型油菜品种易感病产量低的问题。解放初期,我国从国外引进甘蓝型胜利油菜,该品种高产、抗病,因生育期长不能满足三熟制要求,1956年(原华中所)从该品种中系选出363,生育期偏长,后经几年定向选育,从363中选出了甘油1号、甘油2号,甘油3号,其中甘油3号综合性状基本满足长江中游水田三熟制要求。甘蓝型油菜取代白油型是趋势。从1965年开始,科研人员扎根基点,经过6年的工作,加上栽培专业的配合,采用育苗移栽,推广获得成功。同样是油稻稻,甘蓝型比白菜型每亩增产100余斤,至此,我国油菜生产甘蓝型油菜面积逐年扩大,白菜型油菜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同时,科研人员在浠水、蕲春两县首次发现“油菜花而不实”问题,通过几种微量元素肥料试验证实,用硼肥能防治“油菜花而不实”,可显著提高油菜产量。这一科研成果至今仍在使用。

  花生抗青枯病品种协抗青的出现,有效解决了花生主产区长期存在的一大难题。鄂东丘陵地区是湖北省花生主产区,但青枯病(群众称死棵子)严重制约花生生产,轻则减产,重则绝收。当地农民说:“谁解决了花生死棵子,我们就抬他到北京去见毛主席”。针对群众的迫切期待,红安基点的科研人员利用自然病圃对花生品种资源进行鉴定,经过田间大量的鉴定、筛选,1974年终于获得协抗青、台山珍珠、台山三粒肉等抗青枯病花生品种,其中尤以协抗青抗病最强。科研人员的坚守,花生青枯病被攻克,消除了群众的心结,促进了该地区的花生生产,同时也为花生抗病育种提供了宝贵的抗源。

  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的油菜萎缩不实病的防治、甘蓝型油菜品种甘油3号、花生根瘤菌新菌种选育与利用和获湖北省科学大会奖的花生青枯病品种协抗青、花生新品种鄂花3号、水田三熟秋大豆、YG-2型自控液面脂肪抽提器等科研成果,都是在艰苦创业阶段完成的,并在生产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