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视频】中国油料行业盛会!7名院士话产业发展

  楚天都市报记者李碗容 通讯员邹仕乔 视频剪辑贾淑瑞

  今日,科技创新引领油料产业高质量发展学术研讨会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所举行,傅廷栋、盖钧镒、官春云、万建民、张新友、王汉中、李培武7名院士出席活动并做主题演讲。七名院士聚焦油料产业高质量和在座的百余名科研人员交流分享。论坛还举行了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所成立六十周年表彰活动,20余名白发苍苍的老人上台领奖。

  科技创新引领油料产业高质量发展学术研讨会现场

  7名院士话油料产业发展

  论坛现场,万建民、傅廷栋、张新友、盖钧镒、官春云、王汉中、李培武7名院士分别聚焦稻米、油菜、花生、食用植物油等领域开展交流讨论。

活动现场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傅廷栋在谈到油料产业的多功能利用。“油菜是油料作物,又可用作饲料作物、蔬菜作物、绿肥作物、观赏作物和蜜源作物。新时期,我国油料产业发展的特色是以油为主,因地制宜。”傅廷栋院士介绍。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张新友院士介绍了另一种油料作物花生的产业现状。花生作为重要的油料作物产量和产油效率居油料作物首位,根据2014年到2018年中国及世界花生生产状态,我国第一生产大国地位稳固,总产量是第二位的2倍以上。

  油菜和花生都是我国重要油料作物,讲座中,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农业大学教授盖钧镒谈到我国油料作物种业发展的重任。“种业的发展十分重要,目前我国油料作物种业发展相当落后。”盖钧镒说。他谈到存在国际霸权下我国的作物生产必须综合自给,“我们国家我们战略科学家必须要思考的问题。”我国油料产业发展进入新时期,盖钧镒表示要发扬先农的创造精神再创农业科技辉煌。“学习国外之前,我们先学习先农,中国农业在很多方面是领先的。我们现在要发展中国特色的农业,这就需要我们向先农学习。”

  中国农科院副院长王汉中院士和中国农科院油料所李培武院士两人都聚焦食用油研究。王汉中院士提出食用油安全供给亟需油菜新的绿色革命,他谈到目前我国食用油供给安全形势严峻,食用油供给安全的根本出路是提高油菜单产。随后,他跟与会科研人员分享了油菜超高密超高产技术增产潜力初探和菜籽油产量倍增科技引领计划。 

  李培武院士则聚焦植物油品质与风味检测研究做分享,“2019年我国食用油消费3978万吨,人均28.4KG,世界平均水平为24.4KG。目前我国油料处于高产量向高质量战略转变的时期。”李培武介绍。但长期质量检测仅检测含油量、蛋白质、脂肪酸等常规品质,油脂分子、特异营养成分检测技术落后、标注匮乏导致植物油营养品质优劣、真假难辨、品质难以评价。他分享了植物油分子原位识别检测技术。他还谈到,希望未来建立植物油品质智慧云平台,推动油料产业高质量发展。

  20余名白发老科研人现场受表彰

  研讨会上,中油所共表彰百余名为油料所的建设、改革和发展做出贡献的老中青三代科研人员,吴新镛是老一辈的科研人员。记者在现场看到,20余名老科研人员纷纷上台领奖,他们大都白发苍苍,几名老人行动不便,工作人员搀扶着走上讲台,每个老科研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脸。

20余名老科研人员纷纷上台领奖

  82岁的吴新镛,满头白发,走起路来有些慢,在前往讲台上领奖的时候,吴老走得特别稳,比平常还略快些,“我开心,我一生中拿过多个奖项,但这个意义很不一样。”走上讲台领奖时,20余名老科研人员跟颁奖嘉宾握手交谈,合影时,老科研人员都笑得十分开心。

  1960年,为了促进油料科技和生产的发展,中央政府调集当时中国农科院和原华中农科所的相关技术力量,成立了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暨湖北省油料作物研究所。1962年,吴新镛来到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所工作。“我们做的工作不比别人差,油料所取得了诸多成绩,未来油料所还会取得更多新成绩。希望我们年轻一代的科研人员踏实把学科建设好,坚持到农村、到地里、到基层去,踏踏实实地为中国油料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吴新镛说。 

吴新镛和爱人合影

  会上,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书记张合成点赞了获表彰的百余名老中青三代科研人员,肯定了老中青三代科研人员在各个阶段所取得的科研成绩。“我们一代又一代科学家的继续努力,在艰苦的创业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油料所的创新文化,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集体先进个人。”

  链接:http://www.ctdsb.net/html/2020/1024/videos345391.html?uct=MjAxNTY5MDgxOTQ0MDAyNTE3%0A%20%20%20%20&mobid=24833882129530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