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我国早熟油菜新品种选育获突破 将大幅减少食用油进口

  湖北日报讯(记者黎海滨、通讯员余波)5月9日,记者从位于武汉的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获悉,该所十年攻关培育出的早熟油菜新品种“阳光131”,在江西吉安、湖南衡阳等地表现出良好的极早熟和高产优势,突破了我国三熟制油菜发展的重大瓶颈,有利于缓解我国食用油严重依赖进口问题。

  我国双季稻区普遍适宜推广种植油菜。据统计,双季稻冬闲田油菜面积潜力达4600万亩,占我国油菜面积总潜力近80%。由于缺乏配套的高产早熟油菜新品种,三熟制油菜亩产一般仅70公斤左右,效益偏低,种植面积潜力未能充分发挥。

  2008年,我国明确要求加快早熟油菜新品种培育,稳定我国食用植物油自给率。在科技部重点专项“长江中游油菜高产优质适宜机械化新品种培育”和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的支持下,中油所成功克服早熟油菜单产偏低、抗病性差和抗倒性差三大技术难题,选育出能满足双季稻区冬季生产的极早熟油菜新品种“阳光131”,实现了三熟制早熟油菜单产突破。

  “阳光131”新品种示范区成熟待收割

  2017年秋播,中油所联合江西农科院、华中农大等单位,将“阳光131”、种子包衣、免耕直播、缓控肥、机械收获五大技术进行组装,在江西吉安市、湖南衡阳市等双季稻主产区建立了早熟油菜绿色高产高效技术集成示范。今年4月22—26日,现场测产亩产达156—166公斤,现场机械化实收亩产144—150公斤。每亩商品菜籽收入730元,净利润达460元,实现了机械化高产高效生产。

  据项目负责人张学昆介绍,“阳光131”单产比传统品种高出一倍,达到147.7公斤/亩,2014-2016年连续三年居早熟区试第一名,比对照品种增产达45.1%,平均生育期仅173天,品质达双低油菜标准,抗菌核病能力强,抗倒伏适宜机收。2017年9月,获得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

  专家指出,“阳光131”育成,可为我国利用4600万亩冬闲田发展“油-稻-稻”早熟油菜生产提供技术支撑。如果开发利用双季稻区冬闲田4000万亩,我国每年可增收油菜籽600万吨,折合产油200万吨,优质蛋白饼粕400万吨,为农民增收100多亿元收入,可有效缓解我国食用油紧缺,减少对国外油料进口的严重依赖。